因為是要繼任老款XC70嗎?可那是一臺1997年誕生、跨界V70旅行車、誕生于SPA燃油架構、在2016年停產的四驅SUV,跟新車搭得上哪怕一點點邊嗎?更何況宣發也沒拿這一點做文章啊。
咱們就不能學NBA的球衣退役規則,讓一個個數字成為永恒而封存嗎?
如此“無意”的消費品牌過去的榮光,像是00后用爵在喝冰美式,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青銅器甚至還是拋了光的。
聽人說話,不要聽他說了什么,而是去聽他沒說什么。
發布會上無盡的重復著斯堪的納維亞這個地名,卻只是作為造型設計來源的前綴。不出意外,這個可擴展、智能、安全、可持續的超級混動模塊SMA架構,實際是北歐安全基因和中國電氣化技術的聯姻產物。而因為這種形式不符合沃爾沃全權北歐自研的品牌形象,品牌目前也還沒想好解釋的說辭,只能讓北歐特征先委身于外觀之上,同時也在等待公關團隊新的iead迸發。
我這么說,沃爾沃老粉都不一定樂意,車企更不樂意了,無憑無據你憑什么污人清白。
但我要說的是,在發布會之后,他們讓我產出內容時一定避免提及某一車型。他們沒說“為什么別提及”,沒說“我們不是這樣的”,甚至沒說“某車型”到底是哪款車型。
why?因為我們互相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我非要說,我非要說XC70讓我想起了我七舅姥爺在25年后過世前突然告訴我他有臺SF90敞篷的故事。
這不純瞎胡鬧呢嗎。
你就看這新車,車是鎖的,內飾是沒曝光禁止拍攝的,但隱藏式門把手卻是彈開的。這個點的攻訐對于永遠用外露式設計的沃爾沃來說是沒得洗的,只能寄希望于比較粗糙的媒體下意識的因為他們擺出來的造型而忽略掉這個點。
你再看官方新聞稿件當中給出的參數,純電續航200km+,綜合續航里程1200km+,會有持續迭代的智能座艙,會引入先進座艙芯片及端側大模型,會推出高速NPA領航輔助駕駛。這些專屬SMA架構的東西難道是沃爾沃從北歐研發了帶進國內的嗎?
配合上 “因為定位介于XC60和XC90之間”,所以定價也必須“介于XC60和XC90之間”,40以上50以下的價格,翻了不讓提的某車型2.5倍。
重慶老油湯底麻辣燙用青花瓷碗裝就能翻倍賣?
是的,自主豪華品牌的混動也不便宜,理想L9 45.98萬,問界M9 46.98萬,那他們一個冰箱彩電就差洗衣機,一個主導著國內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第一梯隊的話語權,你有什么?“北歐靜謐座艙”和“健康香氛”,以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假設,我是說假設,假設你的核心產品力是寧德時代的電池、億咖通的智能座艙、吉利GMA架構的模塊化基因和中國供應鏈及算法匹配,那你到底是吉利還是沃爾沃。
我對于XC70的質疑并不來源于新車是否是貼牌或者換殼。
我反感的是沃爾沃以豪華品牌自居,選擇捷徑尋求發展,卻又立足于自身地位去定價來攫取利潤。
整個發布會期間,品牌方一直在聊的是“國內市場是怎么樣的”,“豪華品牌目前是怎么樣的”,“插混車型的未來是怎么樣的”。然后他們得出一個結論, “如果我們以豪華品牌的身份造一臺長續航的插混車型那么就能在未來幾年的國內市場里收獲極大的增長”,我相信XC70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被帶進沃爾沃的產品序列之中的。
換言之,沃爾沃不是要“造”臺車來,而是要“搞”臺車來。
這感覺就像是尖子班的尖子生,去抄了普通班尖子生的作業,然后他們同樣的成績,尖子班的尖子生卻能靠它拿到校級的榮譽——但尖子班的尖子生的任務應該是通過更高級別的競賽來凸顯自己的能力,以此才能留在尖子班的尖子生這個行列里。
回顧新能源電氣化給傳統豪華品牌帶來的挑戰和他們拿出的一份份答卷,寶馬i8用碳纖維車身書寫過浪漫,奧迪e-tron GT用800V平臺證明過野心,奔馳EQS用圓潤造型闡述過對未來的理解。即便它們最終可以蓋棺定論是“比較失敗的嘗試”,也許現在也已經淪為大佬車庫里的收藏品,但它們至少留下了該品牌技術的詩篇和堅持的理念,它們是真正的BBA品牌產物。
而沃爾沃XC70,卻像一場精心計算的商業手術:
用別的品牌的技術打底,套上北歐設計的皮囊,再貼上安全標簽的創可貼,縫縫補補登場亮相還不讓人說。
隔壁媒體老師在視頻里說, “那時候的沃爾沃,連門把手都要考慮車禍時能否被液壓鉗輕易剪開。如今隱藏式設計的優雅,是否也剪斷了某種執拗的安全信仰?”
之前恨國黨被稱為香蕉人,因為他們黃皮白心。現在的沃爾沃和它的XC70像是徹頭徹尾的雞蛋人,白皮黃心。
眼看著過去消費者來背書的“安全”,現在成了沃爾沃的營銷話術,也許我們懷念的或許不是那臺老XC70,而是那個愿意為一條安全帶較勁十年的沃爾沃。
既然新XC70的定價單上寫著野心,那我就要在反饋簿里卻寫下荒誕。畢竟,愿意為“換殼”支付150%溢價的人,要么是真愛粉,要么是真韭菜——而這兩類人,在2025年的中國車市,都快要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