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下午,工信部在其官網將申請立項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進行了公示,并就此公開征集意見。
這意味著,自誕生至今已有70多年歷史的隱藏式汽車門把手,或將不再是車企可以隨意選擇使用的部件,國家有關部門將對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和制造進行強制性要求了。那么,未來這一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實施,將對廣大普通用戶的購車和用車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
※ 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前世今生
表面上來看,人們開始關注隱藏式門把手這一“新鮮事物”是源于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的確,回想13年前(2012年)特斯拉Model S剛剛投產時,其前衛的外形設計與當年的內燃機動力傳統燃油車型形成了鮮明反差,尤其是Model S采用的隱藏式車門把手更被人們視為新能源汽車的標志性設計元素之一。
參考圖片:特斯拉Model S
而實際上,早在1952年,便在其推出的300SL車型上使用了隱藏式門把手這一設計。最初,是以賽車的身份亮相于勒芒大獎賽等知名汽車賽事,并憑借其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多個冠軍。隨后,奔馳于1954年8月將這款賽車進行了量產。
參考圖片:奔馳300SL
奔馳300SL被人們視為1950年代最具魅力的量產跑車,其向上開啟的鷗翼門至今都還被廣大車迷津津樂道。只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并沒有對該車設計獨特的門把手產生什么興趣。殊不知,為了盡一切可能減少車輛高速行駛期間的空氣阻力,奔馳300SL破天荒地將門把手安放在了車門本體內部,成為第一款真正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設計的汽車。
參考圖片:奔馳300SL及其隱藏式門把手設計
或許是受到了奔馳300SL的啟發,在此之后一些超跑品牌出于美觀和空氣動力性能優化的目的,也在自己推出的跑車產品上應用了隱藏式門把手這一設計,例如、阿斯頓·馬丁等等,這里就不逐個贅述了。
參考圖片:法拉利296及其隱藏式門把手
參考圖片:阿斯頓·馬丁 DB11及其隱藏式門把手
隨后,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飛速發展,各品牌在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時幾乎無一例外地效仿特斯拉,將隱藏式車門把手引入到了自家車型上面,甚至車企有意要讓人們形成一種新的認知——只要是新能源汽車,就一定要采用隱藏式車門把手。
※ 隱藏式車門把手對車輛風阻的影響
對于隱藏式車門把手來說,喜歡的人愛不釋手,討厭的人嗤之以鼻。誠然,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對于車輛外觀美化有著不小的幫助作用;與此同時,由于采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型有著更加光潔的車身,確實也有助于減小車輛行駛時的空氣阻力。不過您是否仔細想過,隱藏式車門把手對于減小整車的空氣阻力,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的幫助作用呢?
(1)究竟什么是風阻系數?
依據從專業參考資料中查詢到的解釋來看,風阻系數(Coefficient of Drag, Cd)是衡量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時所受阻力的無量綱參數。其計算公式為:正面風阻力=Cd×ρ×A×v²×0.5,其中ρ為空氣密度,A為迎風面積,v為車速。
(2)影響風阻系數的核心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風阻系數不代表絕對風阻,對于汽車而言,其風阻系數還需要結合車型體積加以綜合評估。例如,車身造型和細節處理(隱藏式門把手、封閉輪轂)對車輛行駛時的風阻有直接影響,當車速超過80km/h時空氣阻力占比將超過60%;并且,風阻系數Cd每降低0.01,純電車型的NEDC續航將增加10km,提升效果遠超燃油車的1-3km。
參考圖片:汽車風洞試驗
不過另據了解,相比傳統的外露式車門把手,單個隱藏式門把手可以降低0.003Cd的風阻系數,個別測試中發現僅能夠降低0.0001Cd的風阻系數。雖然客觀上的確能夠幫助車輛減少行駛過程中的空氣阻力,從而降低能耗并延長續航,但由于幫助作用比較有限,只能說是聊勝于無罷了。
※ 隱藏式車門把手帶來的危害
近年來,國內發生了多起因隱藏式車門把手失效導致的交通事故救援失敗案例。例如,2025年3月發生的小米SU7高速公路碰撞起火事故,2024年4月發生在山西運城的問界M7追尾事故,2023年12月發生在廣東的特斯拉Model 3碰撞起火事故,2022年發生在廣西貴港的雷克薩斯LM碰撞起火事故......
參考圖片:山西運城問界M7追尾事故(2024年4月)
雖然在這些有著重大傷亡的交通事故當中,隱藏式車門把手失效并非導致人員遇難的直接因素,但這些事故無不反映出隱藏式車門把手在斷電、碰撞等極端場景下失效,會給人員逃生和救援工作帶來嚴重困難的問題,并且也突顯出汽車門把手在電子化設計和安全冗余之間的矛盾。
這些事故不但讓人們徹底認識到了隱藏式門把手帶來的危害,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尤其是行業主管部門以及汽車制造企業對隱藏式車門把手這一設計的反思。只是可惜,那些因隱藏式車門把手失效而在交通事故中隕落的生命再也無法挽回了......
※ 《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后將帶來的改變
依據這次工信部官方網站的通知來看,5月8日公示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目前正處于公開征集意見階段,后續還將進一步修訂。至于具體會在什么時間正式實施,官方暫時還未透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包括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理想汽車)等。
就現狀來看,目前國外暫時還沒有和本標準相關的安全技術標準。不過此前,國內已經有兩份與汽車門把手相關的標準出臺,分別是QC/T 988-2014《汽車車外門拉手》、QCT1211-2024《乘用車車門內開拉手總成》,其對門把手的耐久、強度、耐高低溫、耐振動、耐腐蝕等進行了技術要求。但是隨著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應用,暫無標準對其布置、標志、安全功能、結構強度進行技術要求。
從具體內容來看,《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規定了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的強度要求與試驗方法、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
依據工信部的官方表述:隱藏式門把手暴露了強度不足、控制邏輯有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潛在的逃生和救援風險。例如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斷電現象,使電動式外門把手、電動式車門內把手失效,增大了救援及逃生阻礙;另外由于無明顯、統一標志,也增加了緊急情況下的操作難度。而未來實施《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目的,則正是基于以上的考慮。
參考圖片:奇瑞瑞虎9的機械應急式車門內把手,位于車門內儲物格前方
另外從救援逃生的角度來說,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從而進行救援及逃生活動;保證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于識別的安全標志,保證標志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 編輯點評:
客觀來說,汽車整車產品采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并無過錯,但是作為承載人員出行的交通工具,汽車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人們的出行安全息息相關。任何應用在汽車上的設計、功能和配置,都應該在本著考慮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而不是凌駕于人的生命安全之上,為了設計而設計。
在此,我們希望汽車制造企業在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設計的同時,能夠做到足夠的安全冗余;同時也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完善并實施關于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實現汽車門把手設計制造的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