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讓人搞不懂,行業綜合銷量數據顯示,2025年4月份,本田S7的單月零售銷量居然只有62臺。要知道,2025年4月份,是本田S7正式在國內車市上市的首個完整月份。2025年3月份,這款車型才在國內車市正式推出。
本田S7
據了解,2025年3月6日,本田S7正式在國內車市上市。作為本田“燁”品牌的首款純電車型,基于本田全球首款新能源工廠打造,這款車型一經上市,就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
從產品力方面來看,隱藏式門把手、電子外后視鏡、配置21英寸大輪轂、軸長比達61.7%、四個座椅全配加熱和通風功能且首搭載智能供暖系統、5檔調光天幕、16揚聲器BOSE音響、車載KTV、Honda CONNECT 4.0系統、41.9英寸AR-HUD、Honda SENSING 360+達到L2+智駕輔助系統、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1.2萬噸一體化壓鑄全鋁電池外殼和分體隔離式冷卻系統、全車采用高強度鋼材等,都讓這款車型具備不錯的吸引力和看點。
但是,就是一款具備不錯看點的車型,2025年4月份作為其在國內車市正式上市之后的首個完整月份,單月銷量卻僅為62臺。這確實讓人感到費解了些。
本田S7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份,也就是其上市的首個月份,這款車型的單月零售銷量雖然不算出彩,但是也達到了373臺。
而且,考慮到3月份并非其上市的首個完整月份,所以這個數據的參考意義并不大。但是,即使如此,其銷量表現也要明顯好于4月份。
此外,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4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雖然整體環比下滑,但是降幅僅為9.4%。
相比之下,2025年4月份,本田S7的單月零售銷量環比降幅則達到了8成以上,遠高于同期國內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的整體環比降幅。
本田S7
不得不說,即使考慮到競爭等方面的因素,2025年4月份,本田S7單月零售銷量僅為62臺,也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畢竟,綜合其產品力以及所受到的關注度來看,本田S7或許應該取得更好的銷量成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東風本田針對本田S7還推出了“一口價”優惠購車措施。
4月15日,東風本田宣布,本田首款純電高端SUV東風本田S7正式推出“好車超值,誠意到位”的“一口價”:19.99萬元-24.99萬元。
本田S7
同時還提供多項購車權益。不僅如此,對于已購車用戶,還推出了“補差價”、“補禮遇”等保值措施。
可以說,從這個層面來講,相比部分廠商往往以“正常經營活動”為理由拒絕對老用戶進行補償,東風本田可以說十分“良心”了。
所以,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我都認為,2025年4月份,東風本田S7的單月零售銷量不應該低至62臺。
畢竟,2025年4月份,本田S7不僅推出了購車優惠措施,而且針對已經訂車用戶也進行了補償等,可以說已經很到位了。
本田S7
我認為,或許,本田S7的4月零售銷量低至62臺,并非產品力不足,也并非東風本田的營銷舉措不到位,更不是戰略失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轉型期的陣痛”。
眾所周知,在當前的中國車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十分迅猛,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但是,相比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卻相形見絀,市場滲透率相差許多。
具體到本體來說,提出“2035年在華實現純電銷售占比100%”的目標,并且付諸行動。但是,其推出的主動電動車在國內車市目前的銷量并沒有較大起色。
本田S7
在一定程度上,這或許與國內車市對合資品牌電動車認知度需要加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但是,這種認知度的提升,并非短時間能夠扭轉。
所以,或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本田S7在產品力等方面表現不錯,也并不存在戰略失誤、營銷缺失等問題,但是其銷量依然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突破。
對于本田S7而言,重建用戶價值認知,或許是當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比如說,通過“本土化定制”、加速落地智能化技術等措施,同時在定價、產品、渠道等方面不斷突破,從而實現快速轉型。
本田S7
總而言之,雖然2025年4月份本田S7的單月零售銷量跌至62臺,屬于單個月的銷量波動,可以視為正常的市場波動。但是,綜合考慮其產品力、營銷舉措以及市場整體表現來看,這個銷量多少還是有些讓人搞不懂。畢竟,我認為,它完全能夠取得更好的銷量成績。在此,我們希望本田S7不斷在國內車市取得更好的銷量成績和市場發展前景。